马德兴:国字号要为地方队让路 要这样何必争世界杯资格?

时间:11-21     来源:网络

在撰文总结本届“熊猫杯”赛事时,《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在社媒发文,再次将矛头对准了国字号和地方队伍的比赛冲突情况。


早在熊猫杯赛之前,记者就曾撰文指出过,因为赛程冲突,2005年龄段球员在参加完全运会后再赶到成都参加这次四国赛,无论是对U22国足本身,还是对这些2005年龄段球员都是不公平的,也很不利于U22国足自身的备战。这一点,其实在最后一轮对阵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比赛中就充分展现了出来。

比赛结束后,球迷纷纷批评U22国足的表现,面对乌兹别克斯坦队这样一个曾在首轮以0比2负于韩国队的对手,中国队全场就只有一次射门,而且出场的首发球员在场上的斗志完全不如2比0力克韩国队的那些球员。的确,首发出战的球员在场上似乎无法像对阵韩国队时的那样展现出“不要命”的斗志,可是,是否有人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不是球员不想拼,而完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致。为什么?要知道这些球员赶到成都和U22国足会合时,12天时间里已经拼了6场比赛。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来到成都后,部分2005年龄段球员休息了一天之后,便在11月15日对阵韩国队的下半时比赛出场。然后休两天后又在对阵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比赛中首发登场。如此密度的比赛已经完全超出了运动员的负荷。

从今年7月1日起,国际足联就已经实施了新规,即明令要求一名运动员在参加完一场比赛后,必须休息72小时才能参加下一场比赛。这之前,国际足联的要求是必须间隔48小时。而在10月,国际足联表示国际职业球员联合会已经向他们明确提出,即在国际足联指定的国际比赛窗口期结束后,球员返回俱乐部参赛需要休息至少72小时。国际足联将认真听取这个建议,但至少要等现行的这个周期结束后才能执行。

本来,像全运会这样的赛事拟定的赛程已经公然违反了国际足联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打完比赛之后又来到U22国足参赛,球员不是不想打好,而是有关方面在各种赛事的安排方面完全不按规律、不讲科学,然后因为比赛没有拿下,反过来又要指责球员“没有爱国主义”“缺乏拼搏精神”,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么多年来,每每中国足球折戟,都是球员、教练充当“靶子”、成为牺牲品,而管理者却完全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依然继续在幕后提建议。所以,类似像这次熊猫杯与全运会男足赛事冲突的情况,在去年其实已经重演过,因为全运会和三大球运动会发生冲突,只不过当时是球员先到2005年龄段国青队报到,打完了一轮比赛之后才回到地方队打全运会,所以至熊猫杯第三轮比赛中,中国队的替补席上已经无人可用,最终0比1输给了吉尔吉斯斯坦队。而这一次是第一轮比赛时无人可用,直至第二轮,球员才陆续赶到球队。

所以,当我们在批评和指责U22国足球员对阵乌兹别克斯坦队表现不佳时,我们是否应该首先问问相关的管理部门:为什么连续两年出现国字号队伍与地方队的用人矛盾?为什么国字号队伍要给地方队“让路”?中国体坛过去成功的“法宝”之一即“国内练兵、一致对外”是否真的已经完全不适用当下,应该被彻底否定与淘汰?中国足坛如果“内卷”高于一切,那何必又要去争世界杯入场券呢?